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放管服”改革行稳致远

2017-06-01 09:01  安徽新闻联播

5月31日安徽新闻联播:视频时长4分04秒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安徽打出系列“组合拳”,在全国首创了责任清单、率先建立了政府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努力做到“放”得全面彻底,“管”得及时有效,“服”得积极到位,从而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

 

  这里是合肥政务服务大厅,在我身旁的工商行政管理服务窗口,现在每天新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有700多户,是以前的两倍还要多,但在服务大厅我们并没有看到以往排长队的现象。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是合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实行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出现的新变化,在减掉200多项事前审批环节,特别是实行全程电子化办理后,现在在合肥注册一户企业平均1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安徽河洛天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周思惟

 

  全程电子化这个业务开展之后,其实我本来是不需要来拿这个执照的,直接在网上他们就有电子营业执照发给我的,为了更放心点,所以今天还是跑过来拿一下营业执照。

 

  为了进一步方便市场主体,合肥市工商局还把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的内资企业交由所在区市场监管局登记;通过打通数据通道,全面推进“五证合一 一照一码”“先照后证”等改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市场活力的“乘法”。

 

  合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注册局局长 郭宣传

 

  整个的市场主体有了大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截止到目前,我们整个(合肥市)的市场主体已经达到了5万多户,就是新发展的,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坚决落实国务院取消调整行政审批等事项共12批778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省市县三级政府权力事项分别精简了68.3%、53.5%和33.6%。在“瘦身”政府权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的同时,为了确保监管及时有效,安徽正逐步将全省30多家相关部门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到“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通过扫描营业执照上的二维码,实时掌握企业的经营动态和诚信记录。

 

  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监管处处长 邢云峰

 

  我们大力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和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与公示工作,我们现在已经归集了市场主体的各类信息近2000余万条,构建了联合惩戒这么一个机制,使违法市场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在做好放、管这两篇大文章的同时,安徽还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政府公共服务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两个清单”,向社会亮出“服务家底”,倒逼政府强化责任,提供更规范优质的服务。创业者袁静就是铜陵市推出的“你创业 我贴息”公共服务事项的受益者。这两年,他创立的安徽航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累计享受到政府近300万元的贴息贷款,公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年产值近3000万元、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的高新技术企业。

 

  安徽航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袁静

 

  有了政府这样好的政策支持,我们企业得以轻装上阵,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才得以不断发展,每年的销售额基本上都在翻倍增长。

 

  铜陵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负责人 周晓东

 

  以清单制度建设为突破口,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更加注重提供群众点菜性服务,大大激发了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放管服”改革踢疾步稳,截至目前,全省省级公共服务事项已增加到4355项,增幅135%;取消、规范中介服务147项,精简比例达43%。现在,全省每月新登记企业超过1.5万户,是改革前的3倍。

 

  安徽省编办主任 郭本纯

 

  我们整体的放管服改革应该说是我们是走在全国的前列,今年,我们要实现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全省的全覆盖,打造权责清单的升级版,激发的是社会的动力和市场活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改革获得感。

 

  

 

砥砺奋进的五年:多点发力 绿色发展闯新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淮大地涌动绿色发展热潮。推进制度创新、防治重点领域污染、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提高生态竞争力,安徽省奋力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闯出新路。在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大关、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形势下,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创新跃上新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全省奋力开创安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前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安徽新闻联播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全面展示江淮儿女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行动兑现承诺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以来,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开拓奋进,开创安徽扶贫开发史上的新局面。>>>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脱贫攻坚成为最大民生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创新机制,精准为先,脱贫攻坚在广度、深度、精准度上都提升到新水平。>>>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五大制造”加快建设制造强省

  

  安徽省正深入实施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五大制造”工程,努力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制造强省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省力推“全创改” 争当“领头羊”

  

  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强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试点创新型省份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九位、中部第一位。>>>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新兴工业大省地位基本确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并举,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或增幅迈进了全国第一方阵,新兴工业大省地位基本确立。>>>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省旅游业迈进全国第一方阵

  

  旅游景区建设加速推进,游客接待量持续增长,旅游总收入飞速攀升,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不断提升……5年来,安徽省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全省入境游客接待量、国内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3项主要指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省到旅游大省的跨越。>>>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安徽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等重要战略,着力实施开放发展行动计划,通过建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闯出了一条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安徽路径。>>>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省立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法治是繁荣稳定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不折不扣地在立法工作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努力以良法促进发展保证善治。>>>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构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着力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省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文化产业聚力转型强筋骨

  

  文化产业品牌园区,是引领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成功创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及全国唯一的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国字号”文化产业园区达5家。>>>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 撬动跨越发展的新“杠杆”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坚持扶优扶强、聚焦突破等原则,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和“三重一创”建设,着力破解技术创新、产业配套等“卡脖子”难题,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加快成长为引领和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省5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逾600亿美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海内外客商在安徽投资发展、开拓事业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安徽省积极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着力落实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到2016年底,除涉及国家事权尚未推广的,安徽省承接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事项任务29项中,已完成28项;在借鉴推广的改革事项任务6项中已完成5项。>>>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转变发展方式 农业阔步迈向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安徽正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加速跨越。>>>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棚改提速 “蜗居”变“安居”

  

  五年来,安徽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成果显著。截至2016年底,全省棚户区改造共开工建设安置住房193万套,累计改善了逾100万户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其中,2012年至2016年,全省新开工各类棚户区改造工程逾140万套,城乡住房建设加快发展,城乡居民居住水平快速提高,城镇住房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改变。>>>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深化医改 提升群众获得感

  

  作为全国“医改先锋”,安徽省成功获得世界银行医改专项贷款。日前,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批准给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促进项目提供6亿美元贷款,专项用于帮助提高安徽、福建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助力“十三五”深化医改规划的实施。>>>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加快民生工程步伐 助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坚持民生为本,实施33项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 驱动经济转型新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通过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努力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营造优良环境,“双创”在成为新常态下安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省城镇新增就业332.4万人

  

  为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安徽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2012年底至2016年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32.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6.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3.8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1500万人,就业局势持续保持稳定。>>>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高新技术企业成为转型发展的主力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更加突出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的培育力度,有效推动和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并成为安徽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发展赶超势头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不懈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着力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生产总值跃上两万亿元新台阶,赶超发展势头日益明显。>>>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做优增量 补短板“强供给”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把做优增量、盘活存量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引进重点项目补齐产业短板,整合要素资源支持企业创新,优化了现有供给结构,为全省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培育了新动能。>>>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改革引路 绘就“三农”新风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深化农村改革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经营制度改革等关键领域改革,农村改革次第开花、纵深推进,为农业农村发展释放新动力。>>>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项目带动产业经济持续优化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持续扩大有效投入,通过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推进了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和建成,成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三十三项民生工程提升群众获得感

  

  民生工程是安徽省保障改善民生的金字招牌,是实施共享发展行动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享发展理念,既积极而为,又量力而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建机制、可持续的事情,以组织实施民生工程带动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引导人民群众在共同奋斗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详细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社会救助 兜住民生底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认真履行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加大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等方面投入,构建更加高效、精准的救助机制,社会救助领域短板加快补齐,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水平、保障标准明显提高。>>>详细阅读

责任编辑:李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