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安徽省文明办

主办

宿松县二郎镇:让村里娃的暑假更多彩

安庆日报 2022-08-01 14:36

  自“复兴少年宫”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宿松县二郎镇以乡镇文化站为依托,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设了党史学习、民俗传承、安全教育、趣味活动等丰富多彩的主题课程,让孩子们学有所成,学有所悟,让孩子们在“双减”后的首个暑假度过一个既欢乐又充实的假期。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二郎河就有许多进步青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当地进行革命活动,并组织工农武装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在党史学习教育课堂上,二郎镇教办主任通过讲解《烽火诉说二郎河》一文,带领孩子们共同回看发生在二郎河土地上的红色故事。

  自“复兴少年宫”开课以来,二郎镇“五个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复兴少年宫课程”,即学一次二郎党史、看一次红色影片、讲一次红色故事、唱一次红色歌曲、诵读一次红色经典,以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教育贯穿暑期,向青少年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情感,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为增强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充分展示宿松民歌的保护成果,推动二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二郎镇还邀请宿松民歌县级传承人朱加祥走进“复兴少年宫”,为孩子们讲述省级“非遗”宿松民歌的来历、寓意、传承与发展,并现场向学生们展示传统民歌《二郎河的姊妹多》的唱法和创作来源,激发了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技艺的浓厚兴趣。

  “宿松县的传统民歌流传多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很好地传承下去,现在通过这个活动给学生们传授民歌的唱法技巧、创作历史,把我们的歌更好地传承下去,我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朱加祥高兴地说。

  除了上专题课堂,孩子们参观了镇文化站的宿松民歌展览馆,实地感受民歌的历史和魅力。“这堂课,我们听朱老师讲了民歌的创作来源和歌唱技巧,我和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二郎镇中心小学学生柏某说。

  宿松民歌是流传在宿松境内民间歌曲的总称。它语言生动,曲调优美动听,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地方风格,是宿松人民在长期劳动中创造出来并流传至今的集体抒情诗。2014年,宿松民歌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通过‘非遗’文化课程的开展,孩子们在暑假期间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体验了‘非遗’的快乐,能让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健康安全教育是复兴少年宫课程的重中之重。暑期正是夏季溺水事件多发期,为扎实做好暑期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二郎镇邀请“爱之源”家庭教育志愿服务团宣讲师,通过播放教育宣传片的方式,结合身边典型案例,向学生和家长们讲解防溺水的相关要点,切实加深学生对防溺水的理解与认识。同时,通过举办防溺水绘画比赛的方式,让更多的青少年深刻了解防溺水的重要性,培养自身防范安全意识。

  为让孩子们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二郎镇文明办还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做好供需菜单对接,还开设了象棋、围棋、篮球、游泳等兴趣课程,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记者 何飞 通讯员 周仲)

敬请关注“安徽文明网”微信公众号

首页 领导活动 部务公开 处室动态 市县传真 权威发布 纪检监察 图片聚焦 暖 新 闻 深度评论

要闻 文明实践 道德建设 文明创建 文明风尚 身边好人 未成年人 志愿服务 曝 光 台 专题专页

安徽文明网首页 » 未成年人 » 正文

宿松县二郎镇:让村里娃的暑假更多彩

2022-08-01 14:36  安庆日报

  自“复兴少年宫”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宿松县二郎镇以乡镇文化站为依托,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设了党史学习、民俗传承、安全教育、趣味活动等丰富多彩的主题课程,让孩子们学有所成,学有所悟,让孩子们在“双减”后的首个暑假度过一个既欢乐又充实的假期。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二郎河就有许多进步青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当地进行革命活动,并组织工农武装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在党史学习教育课堂上,二郎镇教办主任通过讲解《烽火诉说二郎河》一文,带领孩子们共同回看发生在二郎河土地上的红色故事。

  自“复兴少年宫”开课以来,二郎镇“五个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复兴少年宫课程”,即学一次二郎党史、看一次红色影片、讲一次红色故事、唱一次红色歌曲、诵读一次红色经典,以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教育贯穿暑期,向青少年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情感,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为增强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充分展示宿松民歌的保护成果,推动二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二郎镇还邀请宿松民歌县级传承人朱加祥走进“复兴少年宫”,为孩子们讲述省级“非遗”宿松民歌的来历、寓意、传承与发展,并现场向学生们展示传统民歌《二郎河的姊妹多》的唱法和创作来源,激发了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技艺的浓厚兴趣。

  “宿松县的传统民歌流传多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很好地传承下去,现在通过这个活动给学生们传授民歌的唱法技巧、创作历史,把我们的歌更好地传承下去,我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朱加祥高兴地说。

  除了上专题课堂,孩子们参观了镇文化站的宿松民歌展览馆,实地感受民歌的历史和魅力。“这堂课,我们听朱老师讲了民歌的创作来源和歌唱技巧,我和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二郎镇中心小学学生柏某说。

  宿松民歌是流传在宿松境内民间歌曲的总称。它语言生动,曲调优美动听,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地方风格,是宿松人民在长期劳动中创造出来并流传至今的集体抒情诗。2014年,宿松民歌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通过‘非遗’文化课程的开展,孩子们在暑假期间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体验了‘非遗’的快乐,能让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健康安全教育是复兴少年宫课程的重中之重。暑期正是夏季溺水事件多发期,为扎实做好暑期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二郎镇邀请“爱之源”家庭教育志愿服务团宣讲师,通过播放教育宣传片的方式,结合身边典型案例,向学生和家长们讲解防溺水的相关要点,切实加深学生对防溺水的理解与认识。同时,通过举办防溺水绘画比赛的方式,让更多的青少年深刻了解防溺水的重要性,培养自身防范安全意识。

  为让孩子们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二郎镇文明办还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做好供需菜单对接,还开设了象棋、围棋、篮球、游泳等兴趣课程,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记者 何飞 通讯员 周仲)

责任编辑:明 靓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安徽省文明办 主办 安徽新媒体集团 承办 安徽文明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51-62609782  联系邮箱:ahwmw@qq.com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 新浪微博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