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共创文明城 处处皆风景
走进灵璧县城,交通志愿者们引导路人、非机动车有序通行,机动车礼让行人,商家自觉“门前五包”,环境整洁有序。城市乡村、街头巷尾,讲文明、树新风……近年来,灵璧县聚焦民生热点、补齐问题短板、打造特色亮点,厚植生态发展底色,全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热情与日俱增,“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理念已成为灵璧人的共识,“文明共创、和谐共建、全民共享”的共识蔚然成风。
全民参与
夯实创建之基
提醒非机动车驾驶人戴头盔、走非机动车道,搀扶行动不便老人和小孩过马路、引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灵璧县城街头活跃着一群穿着“红马甲”的交通安全志愿者,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文明劝导,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灵璧县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进一步抓好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社会风尚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培育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志愿典型、好婆婆、好媳妇等各种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学习宣传活动。加强文化培育,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活动,持续开展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行动,开展文明餐桌活动。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和网络文明传播活动,组织专业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志愿活动。
同时,建设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交换共享的平台,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联动机制,开展诚信企业、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主题选树活动,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形成打击假冒伪劣的监督、投诉和处置机制,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民生改善
筑牢为民之本
“路面整修了,下水道雨污分离了,行走在街面上,心情更好了。”整修过后的汴河路,让多年困扰人们的水患彻底得到解除,坑洼路面焕然一新。灵璧县围绕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瞄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发力,列出问题清单,安排创建实事项目,明确责任和落实办法,使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惠及全县群众。
该县大力推行“机械化清扫道路为主,人工保洁为辅”的模式,确保地面无尘、枯叶扫净、垃圾入箱,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成为新常态。加大拆违力度,清理破旧门头和广告牌,遏制出店经营和占道经营,并对街面商铺叫卖的高音喇叭进行整治。
暖民心行动实施以来,灵璧县大力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聚力打造居民小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通过对‘边角地’和零星地块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通过‘微改造、精提升’,下足‘绣花功夫’打造群众家门口的体育运动空间,共建造小型运动场20个,大大方便了群众。”灵璧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同时,该县大力实施城区绿化美化提升行动,栽植各类绿化苗木10万余株,建成综合公园5个、口袋公园20多个。
文明实践
打造文明之魂
有喜(丧)事上门,有难(急)事上门,有空巢老人上门……灵璧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紧紧抓住群众“生活困难”和“精神困惑”两个痛点,通过为群众提供“十个上门”服务,在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有忧必解、有难必帮、有困必扶、有求必应的“连心桥”。
灵璧县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高质量建设工程,打造了“传化讲堂”“树下课堂”“绿伞行动”“蓝色救生圈”等一批叫得响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创新活动形式,推动文明实践往心里走。尊重群众喜好习俗,将全县各类好典型、好故事搬上舞台,采用快板、戏曲、小品的形式和群众见面。2023年以来,灵璧县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场次1075场,志愿者人数10122人,受众人数301800人。
丰富活动内涵,提供订单式服务,促进移风易俗,推动文明实践往实里走。依托“1+20+N”“灵”里守望志愿服务体系,通过发挥“灵巧科普”服务队、“灵强教体”服务队、“灵韵文化”服务队三支队伍作用,有效服务乡村振兴。聚焦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项目清单,并逐一完成,从而实现了文明实践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记者 杨雪)
敬请关注“安徽文明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