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公厕“管家” 用心呵护城市文明“窗口”
小小公厕,系着民生,连着文明,不仅是一座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
作为保洁员的“公厕管家”,每天要对公厕进行全面消杀,并对公厕地面、蹲位、门把手、水阀、冲水开关、洗手池等部位进行擦拭或湿拖,保持良好通风,保障公厕整洁舒适的环境,不断提升社会公众满意度,这就是王克芹每天的工作。
拂晓大道公厕管理员王克芹在公厕休息厅打扫卫生。
清晨6点,王克芹普通又忙碌的一天开始了,穿好工作服、通风、保洁、喷洒消毒液……她今年71岁,在这个平凡岗位上已经工作了4年多。其管理的公厕位于拂晓大道,3个卫生间加一个管理间就是她每天辛勤耕耘的“一亩三分地”。王克芹每天都要清除地面水渍,擦拭浮尘,打扫便器,消毒……把每个卫生间收拾得一尘不染,井井有条。她说公厕是城市的“门脸”,必须要打理好才能让市民多享受一些。
拂晓大道公厕保洁员在公厕门前进行保洁消杀。
目前,宿州市环卫处直管开放公厕146座,其中24小时开放公厕62座,主要分布于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和人流量较大的公园广场,满足晚间出行市民的如厕需求。部分有条件的公厕内设置了公益电子屏、智能如厕引导系统、绿植、沙发、报刊栏、爱心雨伞及擦鞋机等,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多样、更贴心的服务。每个公厕至少配备1名专岗保洁员(部分面积较大的公厕配备2名),直管146座公厕累计配备保洁员162名,做好公厕日常保洁和维护管理。同时,按照公厕布局和实际需求划定片区,落实专业保洁、专业消杀、专业巡检、专业清抽“4专业”工作标准,配备6名专业消杀人员、6名巡检维修人员、4名污水清抽人员等各个岗位工作人员,完善管理制度,做到定人定岗、制度上墙。
和平广场公厕位于三角洲和平广场,曾荣获中环协“最美公厕”综合奖。考虑到周边人流量较大、如厕市民较多,该公厕配备两名保洁员欧成艾、张德玲,二人为夫妻关系。
三角洲和平广场公厕管理员欧成艾、张德玲夫妇在工作。
由于此处是距离三角洲公园地标性景点“大水滴”最近的一座公厕,每逢节假日,人流量增加,但走进公厕几乎闻不到异味。“没想到景点周围的公厕还能这么干净。”往来游客交口称赞道。
的确,公厕始终保持亮洁如新的“秘诀”就“藏”在欧成艾、张德玲的动作里。只见他们拿着拖把和抹布,把蹲台地面、便器都用力拖一遍,就连隔断板、门栓、助厕扶手也一丝不苟地擦拭,不厌其烦地“一客一清洁”,麻利又细致。记者粗略估算,不到一个小时,他们的这套动作就已重复了上百次。
“我们两口子从2022年11月开始在这个公厕负责日常保洁管理,为了方便工作,我们吃住都在管理间。”欧成艾说,“每天6点准时开放公厕,首先对公厕进行1次清扫和检查,查看水龙头、电子屏、门把手等是否损坏。虽然比较辛苦,但是这个公厕是宿州市的一个精品公厕,我们也想为前来游玩的市民提供一个更干净的如厕环境。每当听到市民的称赞和好评,心里都会很温暖,也更有干劲。”
据了解,公厕保洁员对所管公厕定时开放,定时开放公厕时间为6:00—22:00,每日对公厕内外照明设施、水龙头、感应器、门把手等硬件设施开展检查,发现损坏现象第一时间上报,由维修人员及时开展维修;对公厕地面、扶手、隔断、蹲位和周边地面等不定期进行全方位打扫和保洁,做到“随脏随扫”,规范放置檀香、灭蝇灯、灭蝇笼等,有效除“四害”、除异味;采取常态消杀和专业消杀相结合的方式,日均开展4次消杀消毒工作,积极巩固疫情防控工作成果,完善《公厕保洁记录表》《公厕消杀记录表》等台账记录。
尹先东在点插蚊香。
可能对于步履匆忙的行人,没有人会过多留意公厕保洁员,但当大家感受到整洁舒适的如厕环境时,心里已经给这座城市贴上了“美好”标签。对于公厕保洁员来说,这就是他们坚守的意义。(记者 赵苗苗 董 虎)
敬请关注“安徽文明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