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区:高温下的坚守
穿着胶鞋,戴着草帽,小步向前,不时地拿起竹竿往草丛里戳戳,看看有没有渗水。7月22日,大暑,上午11时许,铜陵市义安区胥坝乡群心村5名巡堤员顶着烈日,认真排查险情。记者见到他们时,他们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高温不怕,就怕雨水,不能再下了。”巡堤员叶超对记者说。
“外面水位居高不下,大堤长时间浸泡,圩堤内很容易产生管涌。之前出现过险情的几处地方,我们要反复查看;没有渗水的地方,也不能放过。”群心村党总支书记古中举说。
胥坝乡四面环江,是典型的江心洲。7月10日,坝埂头水位涨至14.2米,乡里立即转移第一批群众;7月13日,水位涨至14.74米,群众全部转移,只留防汛人员驻守大堤。“除了防汛有关人员,现在只出不进。这也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这里虽然不是抗洪前线,但我们同样是在守护群众安全。”烈日下值守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7月初至7月14号,水位猛涨,这一阶段是遭遇战;14号到今天,水位居高不下,可以说是持久战。这个时候,切忌麻痹大意、松懈松劲。”胥坝乡党委书记盛柏平对记者说,民间有句谚语,“雨天不破晴天破,涨水不破退水破”。当前,全乡上下仍要紧绷防汛这根弦,加紧查险排险、加固堤坝。
下午1时许,56岁的汪万平和防汛队员、挖掘机师傅,冒着高温,在老观圩大堤蛤蟆矶段进行堤坝加宽施工。
汪万平是义安区西联镇钱湾村党总支书记,从7月5日起,他就上堤防汛。老观圩大堤蛤蟆矶段是村里防汛的险工险段,近几天已发现4起管涌险情。
大堤脚下,一处8米长、4米宽,用层层沙袋围起、中间填满石子的“养水盆”格外显眼。近日,防汛队员、武警战士们在这里发现管涌险情后,迅速挖“养水盆”,填入50吨石子,成功处置险情。
江水持续高水位,险情时有发生,在汪万平心里,守护蛤蟆矶段大堤安全,是必须扛起的责任,“一旦决口,堤外南夹江的水冲进来,堤内3000多人的家园、1万多亩农田将被淹掉”。
站在大堤上,记者看到,堤外的江面一片汪洋,浑黄的江水吞没了浅滩,许多大树泡在水中。堤上,每过十分钟,就有一辆渣土车满载着沙土而来,一台挖掘机不停地在作业,将车上卸载的黄褐色沙土沿堤坝筑埂,推平、压实。
站在烈日下,汪万平后背湿透,脖子上渗出豆大的汗水。“天再热,雨再大,我们也要坚守大堤,直到洪水退去。”汪万平坚定地说。
转移安置的乡亲们生活如何?下午3时,记者来到义安区实验小学转移安置点。
“政府想得很周到,教室安了纱窗,洗浴间装了热水器。怕我们滑倒,还特意铺了防滑垫。”第一寝室寝室长、81岁的张明元对记者说,除了三餐,还发水果、牛奶和饼干,早晚还可以到操场溜达溜达,一切都好。
“有图书看,有玩具玩,傍晚还能去操场运动!”在10岁的洪成诺看来,住在学校安置点里有很多有趣的事,“不过挺长时间没回家,非常想念家和小狗,希望洪水早点退去”。(记者 林春生 李跃波 夏胜为 罗广心)
敬请关注“安徽文明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