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安徽省文明办

主办

金寨县:文化惠民,让群众尽享“文化大餐”

金寨文明网 2020-07-08 09:55

  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为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日前,金寨县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尽享“文化大餐”。

  文化站传输精神食粮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暑假期间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没有到父母务工所在地去,跟爷爷奶奶呆在家里。为了丰富这些留守儿童的暑期学习生活,铁冲乡综合文化站提前制定暑期开放预案,精心做好暑期延长开放时间、志愿者招募等准备工作,完善进站登记和体温测量工作制度,为暑期留守儿童阅读、科普培训、上网学习和玩耍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平台。

图片16

  在科普活动室,志愿者向留守儿童讲解放大境和弹簧秤的原理,孩子们仔细聆听志愿者的精彩讲述,不断汲取知识,亲自体验科技的魅力。

  在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留守儿童们有的在志愿者指导下学习下象棋、有的在下围棋、有的在玩橡皮泥、有的在投篮球、还有的在玩足球,各取所需,尽情玩耍。在图书阅览室,留守儿童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找寻自己喜爱的书籍,认真阅读,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图片17

  漫长暑期,炎炎夏日,为让留守儿童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暑假,促进儿童身心健康,铁冲乡综合文化站依托文化惠民工程,优化各项服务措施,顺势变身为留守儿童的暑期乐园,让留守儿童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充实、快乐的暑假。

  送戏下乡提升幸福指数

  为了缓解疫情带给群众的压抑,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7月6日至8日,金寨文化民生工程--“送戏进万村”走进桃岭乡。

微信图片_20200707160825 

  此次“送戏进万村”由金寨县文旅体育局主办,各乡镇协办,石台县小白花黄梅剧团承办,活动结合金寨县情编排了黄梅戏、歌舞、戏曲、独唱、变脸、小品等精彩节目。《黄梅戏大联唱》唱腔优美、旋律动听,黄梅戏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广受大众喜爱;歌舞《送郎当红军》再现了老区当年千千万万群众送郎参军的感人故事;小品《家和万事兴》描述了农村婆媳关系,剧中儿媳对婆婆由不孝变为孝顺,鞭挞了农村一些不孝敬老人的行为,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孝道的重要性。

微信图片_20200707160832

  此次演出活动为期三天,全乡8个村每到一村都人员爆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目轮番上场,现场3000多名观众在家门口品味了一场文化大餐,群众反映良好,演出获得圆满成功。该乡还结合此次“送戏进万村”活动开展系列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提前到各村庄及敬老院通知群众看戏、接送行动不便的老人看戏、搭建遮阳棚、摆好板凳、矿泉水等,把贴心的志愿服务活动送到群众中去,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真正把党的文化惠民政策和对广大群众的关心关爱送到他们的心坎里。

  文艺服务队点亮最美“夕阳红”

图片20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中华民族有着历史悠久的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物质生活日趋丰富的今天,如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年人退休不退岗,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成为南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心头事”。

  南溪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这一主阵地,着力打造了一支特殊的文艺志愿服务队伍。这支队伍以老年人为主,主要由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热心文艺工作的群众等构成,队伍中有人会拉二胡,有人会吹笛子,有人会唱戏曲......老人们多才多艺。为保障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协调镇综合文化站为其提供足够的排练场地,并定期组织文艺志愿服务队参与送戏下乡、慰问康养中心等文化服务活动,为其提供多样化的表演服务平台,并提供好后勤等相关保障。此外,为提升队伍的文艺服务水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还准备联系聘请指导老师,对文艺志愿服务队进行专业技能指导,使老年队员们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得、老有所乐。文艺志愿服务队的老年队员们纷纷表示,要珍惜机会,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文艺服务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艺表演。

  据悉,南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已多次组织文艺志愿服务队开展文艺表演活动,老年队员们通过精彩纷呈的表演,收获了现场群众的掌声与赞许,既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又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做到了“点亮”最美夕阳红,助力了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敬请关注“安徽文明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文明网

首页 领导活动 部务公开 处室动态 市县传真 权威发布 纪检监察 图片聚焦 文明简报 深度评论

要闻 网群联播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家庭 文明校园 未成年人 志愿服务 专题策划

安徽文明网首页 » 市县传真 » 正文

金寨县:文化惠民,让群众尽享“文化大餐”

2020-07-08 09:55  金寨文明网

  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为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日前,金寨县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尽享“文化大餐”。

  文化站传输精神食粮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暑假期间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没有到父母务工所在地去,跟爷爷奶奶呆在家里。为了丰富这些留守儿童的暑期学习生活,铁冲乡综合文化站提前制定暑期开放预案,精心做好暑期延长开放时间、志愿者招募等准备工作,完善进站登记和体温测量工作制度,为暑期留守儿童阅读、科普培训、上网学习和玩耍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平台。

图片16

  在科普活动室,志愿者向留守儿童讲解放大境和弹簧秤的原理,孩子们仔细聆听志愿者的精彩讲述,不断汲取知识,亲自体验科技的魅力。

  在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留守儿童们有的在志愿者指导下学习下象棋、有的在下围棋、有的在玩橡皮泥、有的在投篮球、还有的在玩足球,各取所需,尽情玩耍。在图书阅览室,留守儿童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找寻自己喜爱的书籍,认真阅读,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图片17

  漫长暑期,炎炎夏日,为让留守儿童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暑假,促进儿童身心健康,铁冲乡综合文化站依托文化惠民工程,优化各项服务措施,顺势变身为留守儿童的暑期乐园,让留守儿童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充实、快乐的暑假。

  送戏下乡提升幸福指数

  为了缓解疫情带给群众的压抑,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7月6日至8日,金寨文化民生工程--“送戏进万村”走进桃岭乡。

微信图片_20200707160825 

  此次“送戏进万村”由金寨县文旅体育局主办,各乡镇协办,石台县小白花黄梅剧团承办,活动结合金寨县情编排了黄梅戏、歌舞、戏曲、独唱、变脸、小品等精彩节目。《黄梅戏大联唱》唱腔优美、旋律动听,黄梅戏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广受大众喜爱;歌舞《送郎当红军》再现了老区当年千千万万群众送郎参军的感人故事;小品《家和万事兴》描述了农村婆媳关系,剧中儿媳对婆婆由不孝变为孝顺,鞭挞了农村一些不孝敬老人的行为,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孝道的重要性。

微信图片_20200707160832

  此次演出活动为期三天,全乡8个村每到一村都人员爆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目轮番上场,现场3000多名观众在家门口品味了一场文化大餐,群众反映良好,演出获得圆满成功。该乡还结合此次“送戏进万村”活动开展系列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提前到各村庄及敬老院通知群众看戏、接送行动不便的老人看戏、搭建遮阳棚、摆好板凳、矿泉水等,把贴心的志愿服务活动送到群众中去,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真正把党的文化惠民政策和对广大群众的关心关爱送到他们的心坎里。

  文艺服务队点亮最美“夕阳红”

图片20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中华民族有着历史悠久的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物质生活日趋丰富的今天,如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年人退休不退岗,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成为南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心头事”。

  南溪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这一主阵地,着力打造了一支特殊的文艺志愿服务队伍。这支队伍以老年人为主,主要由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热心文艺工作的群众等构成,队伍中有人会拉二胡,有人会吹笛子,有人会唱戏曲......老人们多才多艺。为保障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协调镇综合文化站为其提供足够的排练场地,并定期组织文艺志愿服务队参与送戏下乡、慰问康养中心等文化服务活动,为其提供多样化的表演服务平台,并提供好后勤等相关保障。此外,为提升队伍的文艺服务水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还准备联系聘请指导老师,对文艺志愿服务队进行专业技能指导,使老年队员们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得、老有所乐。文艺志愿服务队的老年队员们纷纷表示,要珍惜机会,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文艺服务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艺表演。

  据悉,南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已多次组织文艺志愿服务队开展文艺表演活动,老年队员们通过精彩纷呈的表演,收获了现场群众的掌声与赞许,既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又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做到了“点亮”最美夕阳红,助力了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徐晏秋

专题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QQ图片20190906083637.png

更多>>处室动态

  • [版权处]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
  • [反非法反违禁处]党支部召开...
  • [研究室]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
  • [志愿服务处]文明实践中心建...
  • [企管处]省属文化企业工资总...
  • [未成年人处]6月份“安徽好人...
  • [版权处]打击网络侵权盗版“...
  • [意识形态处]党支部召开专题...
  • [发改办]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
  • [新闻处]新闻·光明党支部召...

更多>>市县传真

  • 合肥市:保障中高考 城管在行动
  • 马鞍山市:文明实践“金钥匙...
  • 黄山市:遭受50年一遇洪水,...
  • 南陵县:“三到位”做好转移...
  • 金寨县:文化惠民,让群众尽...
  • 凤阳县:学《纲要》促养成,...
  • 巢湖市:贴心服务 用心护考 ...
  • 亳州市:志愿服务汇成暖心洪...
  • 池州市:“全链条”推进生活...
  • 黄山市:暴雨中,他们如“火...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安徽省文明办 主办 安徽新媒体集团 承办 安徽文明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51-62609782  联系邮箱:ahwmw@qq.com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 新浪微博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