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来安:树文明新风 展城乡风采

安徽日报 2019-07-18 09:21

 

  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标兵,来安县家宁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张国秀(右)正在工作中。 

 

  暑期来临,来安县施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深入各村开展防溺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三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镇多家单位和部门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 

  市场井然有序,小区干净整洁,马路畅通无阻,随处可见的绿地广场上,孩子快乐奔跑,老人散步、跳舞、下棋,自得其乐。如今,来安这座小城正悄悄地变得美丽、整洁。

  2018年,来安县明确提出创建安徽省文明城市目标。一年多来,全县上下真抓实干,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创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四大行动”助力展新颜

  2019年,来安县启动“大改建、大整治、大提升、大推进”百日行动,强化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农贸市场、经营秩序等管理,推动“老城大提升、新城大变样”。

  该县围绕“四大”百日行动主要任务清单,强化时效意识,加快在建工程建设,加强对公共场所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检查维修,开展市政设施修复工程,确保城市环境面貌天天有变化、文明城市创建周周有成效。

  实施网格化城市管理,精准定责,联管联动,针对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巷道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实现全程全域全覆盖;加强对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遏制各类私搭乱建行为,清除乱搭乱建面积1129㎡;对市场摊点及商铺进行整治,引导流动摊点进入弘舜农商大市场或其它农贸市场内经营,要求门面商铺入室经营,禁止出店经营行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定人、定岗、定责,对全县卫生进行地毯式清理,确保不留卫生死角,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城市环境。

  为了改善交通秩序,该县开展了城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交警大队所有警力全部投入路面,做到“群众不回家,交警不下岗”,重点解决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和机动车抢车道,以及机动车乱停放等问题,经过整治,各种不文明交通行为明显减少,城市道路日益畅通。

  “好人”事迹引领新风尚

  走进“中国好人”、来安县水口镇村民徐家柱的家,堂屋正中挂着的年画分外醒目,徐家柱介绍说:“这是过年的时候县里干部送的,我把它贴在家里最醒目的位置,让这份正能量一直传递下去。”2019年1月,来安县精心制作了200幅年画,送到各级各类好人手中,在来安,这样“好人奉献社会,社会关爱好人”的故事正不断上演。

  “听了张国秀的故事,我们深受感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好人为标杆,立足岗位,争先进位,为杨郢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日前,杨郢乡全体干部职工在乡道德讲堂聆听了好人张国秀的故事,纷纷表示获益匪浅。近年来,来安县将道德讲堂打造为宣传好人事迹,弘扬好人精神的重要平台,成立“来安县身边好人暨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宣讲团”,走进各级各单位的道德讲堂,展示一个个崇德向善的好人故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好人不应仅在特定群体中传播,还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名人’。”来安县文明办主任邵德明说。该县在公交站台、公园绿地等,打造好人长廊,展示各级好人代表先进事迹。长期以来,来安坚持把发扬“好人”精神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用众多来安“好人”的善行,在全县居民心中播种温暖,引领起向善、向上的美好风尚。截至目前,该县共有9人当选“中国好人”,12人入选“安徽好人”,78人入选“滁州好人”,254人入选“来安好人”。

  移风易俗展现新气象

  “爷爷,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近日,来安县施官镇西武村老党员董德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为他祝贺七十岁生日。董德新有四个孩子,今年,孩子想着老父亲辛苦了一辈子,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商量着要为父亲举办一场风光的七十大寿,这一想法却遭到了老人的坚决反对:“我知道你们都是孝顺孩子,但尽孝不在遇事大操大办,现在都提倡移风易俗,我也不能坏了风气。”最终,在老人的坚持下,孩子们一起回家简单吃了顿饭,为老人祝贺了七十岁生日。

  近年来,来安县大力开展“推动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工作,在所有村、社区均选取有威望、有一定协调能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等新乡贤,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居)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等村(居)民自治组织,制定红白喜事理事会章程,设立移风易俗事务公示栏,及时公示红白事办理情况。

  结合示范村(社区)创建,发布红黑榜,做好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户、“好夫妻、好婆媳、好儿女”评选,做好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典型培育,选树一批群众身边的榜样。建好用好道德讲堂、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阵地,积极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普及,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原型,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讲好移风易俗典型故事。

  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让农村老百姓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亲朋好友间不收高价礼金已成为惯例,文明新风真正吹进了群众心中。

  志愿服务温暖一座城

  “李大爷,手续都办好了,您拿好。”6月5日,在独山镇卫生院,志愿者王璇正和志愿服务队的同伴一起,帮助患病的贫困户申报办理慢性病证。

  如今,在来安这座总人口仅有五十万的小县城,有9万多名和王璇一样的志愿者活跃在扶残助弱、社区服务、应急救援、文化传播等众多领域,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诠释着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成为来安城市文明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方便群众进行志愿服务,该县注册成立了来安县志愿者协会,发挥志愿者专业优势,组建医疗、文化、法律、环保、应急救援等多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针对群众不同需求,提供“菜单式”志愿服务。

  “我们还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对社区志愿者服务进行绩效评价。”邵德明介绍说,为了回馈志愿者的爱心服务,县里建立志愿者星级认定、嘉许和回馈制度,志愿者根据服务时间,依次被认定为一至五星级志愿者,并发放相应星级志愿者证,鼓励各爱心商家对四星级以上的志愿者消费行为给予适当优惠,探索推广“社区爱心银行”项目,鼓励志愿者以志愿服务时间兑换生活用品或纪念品。

  如今的来安,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服务,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张国秀、安徽省年度十佳志愿服务典型项目“红色旋风”党员志愿服务队等一批优秀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陆续涌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新风尚已蔚然成风。今年以来,来安县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389次,参与志愿者36409人次,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来安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图:赵正平 戴义敏 苗竹欣 吕华 陈秋琼 马丽)

中国文明网

首页 领导活动 部务公开 处室动态 市县传真 权威发布 纪检监察 图片聚焦 内刊简报 深度评论

要闻 网群联播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家庭 文明校园 未成年人 志愿服务 专题策划

安徽文明网首页 » 市县传真 » 正文

来安:树文明新风 展城乡风采

2019-07-18 09:21  安徽日报

 

  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标兵,来安县家宁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张国秀(右)正在工作中。 

 

  暑期来临,来安县施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深入各村开展防溺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三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镇多家单位和部门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 

  市场井然有序,小区干净整洁,马路畅通无阻,随处可见的绿地广场上,孩子快乐奔跑,老人散步、跳舞、下棋,自得其乐。如今,来安这座小城正悄悄地变得美丽、整洁。

  2018年,来安县明确提出创建安徽省文明城市目标。一年多来,全县上下真抓实干,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创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四大行动”助力展新颜

  2019年,来安县启动“大改建、大整治、大提升、大推进”百日行动,强化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农贸市场、经营秩序等管理,推动“老城大提升、新城大变样”。

  该县围绕“四大”百日行动主要任务清单,强化时效意识,加快在建工程建设,加强对公共场所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检查维修,开展市政设施修复工程,确保城市环境面貌天天有变化、文明城市创建周周有成效。

  实施网格化城市管理,精准定责,联管联动,针对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巷道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实现全程全域全覆盖;加强对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遏制各类私搭乱建行为,清除乱搭乱建面积1129㎡;对市场摊点及商铺进行整治,引导流动摊点进入弘舜农商大市场或其它农贸市场内经营,要求门面商铺入室经营,禁止出店经营行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定人、定岗、定责,对全县卫生进行地毯式清理,确保不留卫生死角,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城市环境。

  为了改善交通秩序,该县开展了城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交警大队所有警力全部投入路面,做到“群众不回家,交警不下岗”,重点解决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和机动车抢车道,以及机动车乱停放等问题,经过整治,各种不文明交通行为明显减少,城市道路日益畅通。

  “好人”事迹引领新风尚

  走进“中国好人”、来安县水口镇村民徐家柱的家,堂屋正中挂着的年画分外醒目,徐家柱介绍说:“这是过年的时候县里干部送的,我把它贴在家里最醒目的位置,让这份正能量一直传递下去。”2019年1月,来安县精心制作了200幅年画,送到各级各类好人手中,在来安,这样“好人奉献社会,社会关爱好人”的故事正不断上演。

  “听了张国秀的故事,我们深受感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好人为标杆,立足岗位,争先进位,为杨郢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日前,杨郢乡全体干部职工在乡道德讲堂聆听了好人张国秀的故事,纷纷表示获益匪浅。近年来,来安县将道德讲堂打造为宣传好人事迹,弘扬好人精神的重要平台,成立“来安县身边好人暨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宣讲团”,走进各级各单位的道德讲堂,展示一个个崇德向善的好人故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好人不应仅在特定群体中传播,还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名人’。”来安县文明办主任邵德明说。该县在公交站台、公园绿地等,打造好人长廊,展示各级好人代表先进事迹。长期以来,来安坚持把发扬“好人”精神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用众多来安“好人”的善行,在全县居民心中播种温暖,引领起向善、向上的美好风尚。截至目前,该县共有9人当选“中国好人”,12人入选“安徽好人”,78人入选“滁州好人”,254人入选“来安好人”。

  移风易俗展现新气象

  “爷爷,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近日,来安县施官镇西武村老党员董德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为他祝贺七十岁生日。董德新有四个孩子,今年,孩子想着老父亲辛苦了一辈子,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商量着要为父亲举办一场风光的七十大寿,这一想法却遭到了老人的坚决反对:“我知道你们都是孝顺孩子,但尽孝不在遇事大操大办,现在都提倡移风易俗,我也不能坏了风气。”最终,在老人的坚持下,孩子们一起回家简单吃了顿饭,为老人祝贺了七十岁生日。

  近年来,来安县大力开展“推动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工作,在所有村、社区均选取有威望、有一定协调能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等新乡贤,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居)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等村(居)民自治组织,制定红白喜事理事会章程,设立移风易俗事务公示栏,及时公示红白事办理情况。

  结合示范村(社区)创建,发布红黑榜,做好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户、“好夫妻、好婆媳、好儿女”评选,做好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典型培育,选树一批群众身边的榜样。建好用好道德讲堂、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阵地,积极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普及,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原型,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讲好移风易俗典型故事。

  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让农村老百姓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亲朋好友间不收高价礼金已成为惯例,文明新风真正吹进了群众心中。

  志愿服务温暖一座城

  “李大爷,手续都办好了,您拿好。”6月5日,在独山镇卫生院,志愿者王璇正和志愿服务队的同伴一起,帮助患病的贫困户申报办理慢性病证。

  如今,在来安这座总人口仅有五十万的小县城,有9万多名和王璇一样的志愿者活跃在扶残助弱、社区服务、应急救援、文化传播等众多领域,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诠释着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成为来安城市文明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方便群众进行志愿服务,该县注册成立了来安县志愿者协会,发挥志愿者专业优势,组建医疗、文化、法律、环保、应急救援等多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针对群众不同需求,提供“菜单式”志愿服务。

  “我们还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对社区志愿者服务进行绩效评价。”邵德明介绍说,为了回馈志愿者的爱心服务,县里建立志愿者星级认定、嘉许和回馈制度,志愿者根据服务时间,依次被认定为一至五星级志愿者,并发放相应星级志愿者证,鼓励各爱心商家对四星级以上的志愿者消费行为给予适当优惠,探索推广“社区爱心银行”项目,鼓励志愿者以志愿服务时间兑换生活用品或纪念品。

  如今的来安,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服务,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张国秀、安徽省年度十佳志愿服务典型项目“红色旋风”党员志愿服务队等一批优秀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陆续涌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新风尚已蔚然成风。今年以来,来安县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389次,参与志愿者36409人次,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来安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图:赵正平 戴义敏 苗竹欣 吕华 陈秋琼 马丽)

责任编辑:冯凡希

专题

未标题-1.jpg

礼让斑马线导图.jpg

22221.jpg

更多>>处室动态

  • [老干处]党支部开展走访慰问...
  • [舆情处]双周舆情会商会召开
  • [思政处]我省在中宣部中国政...
  • [理论处]党支部开展主题教育...
  • [企管处]河南省委宣传部调研...
  • [办公室]全省新闻出版电影政...
  • [思政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
  • [反非法反违禁处]党支部组织...
  • 干部处·机关党委党支部开展...
  • [文明办]党支部组织主题教育...

更多>>市县传真

  • 黄山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百千...
  • 蚌埠: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让...
  • 巢湖加强文明建设教育宣传活动
  • 宿州市埇桥区“百场家风建设...
  • 淮北市濉溪县“送戏进万村”...
  • 绩溪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守护绿...
  • 第四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
  • 黄山实施徽学研究人才培养计划
  • 滁州:建设“精神家园”,引...
  • 合肥:强化湿地保护修复 加快...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安徽省文明办 主办 安徽新媒体集团 承办 安徽文明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51-62609782  联系邮箱:ahwmw@qq.com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 新浪微博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