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移风易俗细无声 文明新风吹池州

池州文明网 2019-02-28 09:07

  春节期间,池州各地深入践行文明新风,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触及人们心灵秩序的“风俗之变”渐次展开。

  池州:不放烟花赏鲜花 

  自全市禁放烟花爆竹以来,近两年来市民文明过节的意识增强了很多。今年春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这个春节与鲜花为伴,让春节没有烟花照样“喜庆”。

  春节期间,池州各地的年货市场不仅有春联、糖果等传统的年货,还增添了不少鲜花和绿色植物的贩卖摊位,而且市场上的鲜花生意都出奇好。

  每年过年,在合肥工作的陈晨都会回到贵池区牛头山镇陪父母,今年也不例外,以往他儿子回到老家,第一件事便是购买烟花爆竹。今年,他一反常态,带着儿子逛花卉市场,“挑几束鲜花、选几盆寓意吉祥的盆栽摆放在家里,不仅增添喜庆,也给家里人带去一份好心情。”陈晨说。

  城区几家花店,金桔、吉祥果等吉祥寓意的花卉被店家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在城区一花店内,三五成群的市民穿梭在鲜花丛中,挑选着自己喜爱的花卉。店家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捆扎花束,忙得不亦乐乎。今年春节期间高档花卉的需求量增加,一些档次高、卖相好的花卉盆栽很受顾客的欢迎。这说明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春节时,身边少了烟花爆竹,家里多了鲜花绿植,正在成为新春新气象。

  东至:良好家风树美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传承良好家风,不仅给一个家庭带来幸福和谐,也让社会这个大家风清气正、健康发展。

  东至县城郊,有个叫周村的小村庄。这里,走出了一个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家族——东至周氏家族。自十九世纪中叶的周馥开始,在晚清以来百年时间里,周氏家族迅速发展成为声名远扬、文商并举的大家族。

  “追根溯源,家规家训始终发挥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池州学院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晓峰认为,以家规家训为代表的家族文化既是家族中个体健康成长的摇篮,也是家族成员心灵归属的精神家园。心中有了这个“家园”,就应该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周氏宗谱 

  翻开《周氏宗谱》,家训六条、家规十八条赫然在目。周馥晚年还撰写治家宝典《负暄闲语》,关于读书处事、待人治家都有详细训诫,要求后世子孙参悟学习,传承孝悌仁义。

  石台:树立良好生活风尚 

  春节期间,石台县以移风易俗为农村精神文明的切入点,组织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和群众树立良好的生活风尚。

 

  丁香镇丁香村两委组织村两委成员分派到各村民组开展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对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逐一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尤其在春节期间,要杜绝赌博风奢靡浪费风,广泛动员群众从自身做起,积极投入文明创建活动,让群众“出门受教育,文明带回家”。

 

  小河镇邀请到石台县委宣传部送戏送春联走进梓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倡导移风易俗,抵制不良习俗,并向基层广大人民群众致以新春的问候与祝福。

  青阳:农民画倡移风易俗 

  临近春节,年画畅销。在青阳县城乡,独具地方特色的青阳农民画大受欢迎。这些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时代特征的画卷,把浓浓的年味浓缩在纸上,把健康向上的风尚种到人们的心里。

  为有效破除当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陋习,营造团结和谐良好氛围,树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青阳县纪委监委组织农民画画家创作了18幅“移风易俗”农民画,主题包括厚养薄葬、崇尚科学、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等,并通过网络论坛、微信公众号、公益广告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

 

远离赌博 

 

厚养薄葬 

 

集体婚礼 

  “移风易俗”的主题通过农民画丰富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呈现出最贴近现实生活、最符合百姓日常的美好画卷,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不合时宜的旧习俗,在润物无声中植入民淳俗厚的新风尚。

  九华山:“禁放” 向山下延伸 

  1月份,九华山风景区出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在巩固核心景区“禁放”基础上,向山下乡村延伸,分批实施,到2021年实现全区“禁放”。

  确定2019年为乡村“禁放”倡议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文保单位、寺庙、超市、大型宾馆、农贸市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禁止燃放,倡导村民文明过节,不购买不燃放爆竹。2020年定为乡村“禁放”限制年,柯村新区环道为禁放区域;九华乡其他区域为限放区域,限定在除夕到大年初一48小时内可燃放一万响以下鞭炮、其他时间均禁止燃放。2021年乡镇、村居全线禁止烟花爆竹,倡导村居民文明操办婚丧喜事、文明祭祖,选择播放音乐、悬挂灯笼等安全环保方式过节。

  通过一系列举措,池州各地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经过潜移默化的宣传和影响,移风易俗的理念正在转变成人们的实际行动,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正吹遍的池城的各个角落。

中国文明网

首页 领导活动 部务公开 处室动态 市县传真 权威发布 纪检监察 图片聚焦 内刊简报 深度评论

要闻 网群联播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家庭 文明校园 未成年人 志愿服务 专题策划

安徽文明网首页 » 市县传真 » 正文

移风易俗细无声 文明新风吹池州

2019-02-28 09:07  池州文明网

  春节期间,池州各地深入践行文明新风,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触及人们心灵秩序的“风俗之变”渐次展开。

  池州:不放烟花赏鲜花 

  自全市禁放烟花爆竹以来,近两年来市民文明过节的意识增强了很多。今年春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这个春节与鲜花为伴,让春节没有烟花照样“喜庆”。

  春节期间,池州各地的年货市场不仅有春联、糖果等传统的年货,还增添了不少鲜花和绿色植物的贩卖摊位,而且市场上的鲜花生意都出奇好。

  每年过年,在合肥工作的陈晨都会回到贵池区牛头山镇陪父母,今年也不例外,以往他儿子回到老家,第一件事便是购买烟花爆竹。今年,他一反常态,带着儿子逛花卉市场,“挑几束鲜花、选几盆寓意吉祥的盆栽摆放在家里,不仅增添喜庆,也给家里人带去一份好心情。”陈晨说。

  城区几家花店,金桔、吉祥果等吉祥寓意的花卉被店家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在城区一花店内,三五成群的市民穿梭在鲜花丛中,挑选着自己喜爱的花卉。店家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捆扎花束,忙得不亦乐乎。今年春节期间高档花卉的需求量增加,一些档次高、卖相好的花卉盆栽很受顾客的欢迎。这说明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春节时,身边少了烟花爆竹,家里多了鲜花绿植,正在成为新春新气象。

  东至:良好家风树美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传承良好家风,不仅给一个家庭带来幸福和谐,也让社会这个大家风清气正、健康发展。

  东至县城郊,有个叫周村的小村庄。这里,走出了一个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家族——东至周氏家族。自十九世纪中叶的周馥开始,在晚清以来百年时间里,周氏家族迅速发展成为声名远扬、文商并举的大家族。

  “追根溯源,家规家训始终发挥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池州学院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晓峰认为,以家规家训为代表的家族文化既是家族中个体健康成长的摇篮,也是家族成员心灵归属的精神家园。心中有了这个“家园”,就应该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周氏宗谱 

  翻开《周氏宗谱》,家训六条、家规十八条赫然在目。周馥晚年还撰写治家宝典《负暄闲语》,关于读书处事、待人治家都有详细训诫,要求后世子孙参悟学习,传承孝悌仁义。

  石台:树立良好生活风尚 

  春节期间,石台县以移风易俗为农村精神文明的切入点,组织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和群众树立良好的生活风尚。

 

  丁香镇丁香村两委组织村两委成员分派到各村民组开展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对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逐一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尤其在春节期间,要杜绝赌博风奢靡浪费风,广泛动员群众从自身做起,积极投入文明创建活动,让群众“出门受教育,文明带回家”。

 

  小河镇邀请到石台县委宣传部送戏送春联走进梓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倡导移风易俗,抵制不良习俗,并向基层广大人民群众致以新春的问候与祝福。

  青阳:农民画倡移风易俗 

  临近春节,年画畅销。在青阳县城乡,独具地方特色的青阳农民画大受欢迎。这些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时代特征的画卷,把浓浓的年味浓缩在纸上,把健康向上的风尚种到人们的心里。

  为有效破除当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陋习,营造团结和谐良好氛围,树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青阳县纪委监委组织农民画画家创作了18幅“移风易俗”农民画,主题包括厚养薄葬、崇尚科学、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等,并通过网络论坛、微信公众号、公益广告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

 

远离赌博 

 

厚养薄葬 

 

集体婚礼 

  “移风易俗”的主题通过农民画丰富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呈现出最贴近现实生活、最符合百姓日常的美好画卷,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不合时宜的旧习俗,在润物无声中植入民淳俗厚的新风尚。

  九华山:“禁放” 向山下延伸 

  1月份,九华山风景区出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在巩固核心景区“禁放”基础上,向山下乡村延伸,分批实施,到2021年实现全区“禁放”。

  确定2019年为乡村“禁放”倡议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文保单位、寺庙、超市、大型宾馆、农贸市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禁止燃放,倡导村民文明过节,不购买不燃放爆竹。2020年定为乡村“禁放”限制年,柯村新区环道为禁放区域;九华乡其他区域为限放区域,限定在除夕到大年初一48小时内可燃放一万响以下鞭炮、其他时间均禁止燃放。2021年乡镇、村居全线禁止烟花爆竹,倡导村居民文明操办婚丧喜事、文明祭祖,选择播放音乐、悬挂灯笼等安全环保方式过节。

  通过一系列举措,池州各地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经过潜移默化的宣传和影响,移风易俗的理念正在转变成人们的实际行动,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正吹遍的池城的各个角落。

责任编辑:冯凡希

专题

1.jpg

3.jpg

1.jpg

1.jpg

更多>>处室动态

  • [办公室]党支部组织集中学习
  • [文艺处]省委宣传部组织安徽...
  • [产业处]组织有关单位观摩第...
  • [老干处]召开专题学习会议
  • [思政处]马钢思政工作调研报...
  • [宣教处]省直新闻媒体集中推...
  • [产业处]《安徽文化产业发展...
  • [印刷发行处]督查三科教材印...
  • [机关党委]传达学习中宣部和...
  • [意识形态处]传达学习中宣部...

更多>>市县传真

  • “善行涡阳”构筑道德高地
  • 安庆出台江豚自然保护区生态...
  • 六安市叶集区举办“举旗帜 送...
  • 黄山市“扫黄打非”工作会议召开
  • 铜陵市典型宣传工作走深走实走心
  • 马鞍山:礼遇帮扶好人 让有德...
  • 合肥市2018年度生态环境保护...
  • 池州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
  • 芜湖县成功举办第五届道德模...
  • 芜湖大力开展文明宣教活动营...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安徽省文明办 主办 安徽新媒体集团 承办 安徽文明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51-62609782  联系邮箱:ahwmw@qq.com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 新浪微博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