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沈强:焊花飞舞成就“钢铁裁缝”35载熔炼“工匠精神”
沈强,男,1969年11月生,中共党员,滁州市明光市浩淼安防科技股份公司工艺科科长。从事焊接及焊接工艺工作30余年,他秉承“工匠精神”,攻克诸多焊接技术难题。其设计的举高车臂架及支腿自动焊接装置,为企业取得举高车生产资质,节约设备成本120余万元;主导的玻璃溜子管和分料管等改造项目,每年可节约20余万元维修成本;先后成立沈强技能大师工作室、沈强劳模创新工作室,为190余名一线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带领工作室开展百余项焊接技术革新和精益改善。曾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最美职工”、“滁州好人”等荣誉。
从“小白”到工艺员,离不开他的执着专注
焊接,素有“铁裁缝”之称。当今,机械化、自动化很普遍,但仍有大量工业设备特别是高端装备必须靠手工焊接完成。怎样成为一名好焊工?沈强总说:“欣赏焊花飞溅之美,首先要有吃苦精神。”
当年学徒刚出师的沈强接到一项重要焊接工作:焊接大窑顶梁底座。底座的焊接对焊接技能要求很高,要能熟练地进行各种部位的焊接。“开始焊接后就停不下手来,隔着面罩看着在自己的操作下一波一波焊纹均匀铺开,内心很激动。”沈强说。那项任务他一个人用了36小时,将4天的焊接工作量一次性完成。任务完成后,他静静躺在大窑顶上,看着锃亮美观的焊缝,嗅着空气中耐火泥的味道,心静了下来,从此他认定焊接将伴随自己的生命。
“在那之后,每天下班后就是看理论书籍,还积极参加一些焊接理论培训班。”沈强捡来废弃零件练手,一蹲一练就是好几个钟头,他还自掏腰包买来焊接的书,随身装在口袋里,遇到问题顺手翻开就看。渐渐的,他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正式开启择一事终一生的焊接人生。
从工艺员到“师傅”,离不开他的开拓创新
沈强相继担任过铆焊班长、焊接培训师、焊接工艺师等。变的是职务,不变的是他30年如一日的深钻细研。在勤恳工作的同时,他注重发现新问题、学习新技术,积极探索创新,推动“问题点”转化为“创新点”“效益点”。
举高喷射消防车是公司开发的新产品。起步伊始,举高车臂架结构制作设备缺口大,人员缺乏相关技能。“当时公司找了外地的一家外协单位,做了5套都不满足质量要求,后来公司决定我们自己来做。全组上下十几个人,除了我,没人相信真能啃下这块‘硬骨头’。”沈强笑着回忆。
接下任务后,高喷消防车臂架对焊接工艺接近苛刻的要求赫然似一座大山,横亘在了沈强和制作人员面前。“这台高喷消防车高36m,仅臂架就长达十几米,却要求焊接完工艺误差不能超过3mm,难度可想而知。”公司生产总监陈国亮感慨道。面对困难和挑战,沈强没有半分退缩,选择迎难而上,他不止“胆大”,心更细,经过2个多月没日没夜的摸索、上百次试错后,他将臂架误差从8mm降到2mm以内,副车架的误差更是几乎为零。
“一遍不行就再来一遍,一定要把技术打磨好。”这是沈强常挂在嘴边的话。近年来,他领衔的省沈强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实施百余项技术革新,解决诸多焊接技术难题,促进了企业和行业技术发展。正是凭着这份勇于创新的精神,他参与的工程焊接项目,质量受检一次合格率在99.8%以上,在各项比武中屡获大奖。沈强成为滁州市首席技师,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
从“师傅”到“师父”,离不开他的薪火相传
工作至今,沈强曾有多次升迁离开焊接岗位的机会,但他始终舍不得离开,全身心融入这项工作。
他是单位的好员工,在施展焊接技能的同时,还肩负对新人“传帮带”的重任,先后成立沈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沈强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传承技能、培育精神等作用,注重提高员工职业技能水平,为公司190余名一线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培养高级技师1人、二级技师6人、高级工16人,部分技能人才获得美国ASME和欧盟EN287的焊接资质。
“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踏实勤奋,刻苦钻研,‘铁裁缝’也能焊出幸福花。”每当参加劳模宣讲活动,沈强总是这样鼓舞大家。他积极参加宣讲、技能帮扶等活动,在院校、社区、企业里,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对工作的感悟以及技能的沟通交流,身体力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敬请关注“安徽文明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