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齐亚军:中医青年坚守公益13载累计志愿服务5000多小时 立足专业践行“医者仁心”
人物简介:齐亚军,男,1987年2月生,硕士学历,中共党员,安徽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志愿服务团体华佗爱心社指导老师、安徽省志愿者协会理事。
事迹简介:13年来,齐亚军带领3000余名志愿者先后走进社区、工地、敬老院、残障儿童康复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如立足中医院校学生自身优势,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特色服务;关爱城镇留守儿童、偏远山区儿童,开展支教帮扶等。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多场次,志愿服务时长5000多小时,累计募捐10余万元,受益群众数万人。他获评合肥市十佳青年公益人物、合肥市五星级志愿者、安徽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安徽省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2018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等称号。
正文:
2006年9月,一个男孩第一次独自离家千里,冒雨在夜色中来到安徽中医药大学,迈进校门的那一刻,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对得起这段人生旅途,要做一个优秀的人,这个男孩就是齐亚军。入校学习工作13年来他一直用实际行动在践行自己当初的诺言。
勤工俭学,乐于助人
“合肥学霸7年拿奖73个,1天打3份工捐万元救助同学。”齐亚军还是一名大学生的时候,就是这样,对自已严格而苛刻,而对需要帮助的人,他无私而慷慨。
齐亚军出生在安庆市宿松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为了减轻家庭负担,2006年进入安徽中医药大学后,他就通过打工勤工俭学。“家教、餐馆钟点工、促销员等,最多的时候,一天打三份工。”并不丰厚的收入,却更多地用于帮助别人,累计拿出20000多元资助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急需帮助的同学。
2012年,9岁贫困女孩雪燕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免疫性疾病,拿不出来2万元手术费。齐亚军和几位热心公益的同学一起发出倡议书,联合周边几所高校志愿社团开展募捐活动,筹集17000多元,帮女孩顺利完成了手术。
虽然兼职占用了他很多时间,但学习却未受到丝毫影响。他凭借着一股韧劲,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大学本硕8年,他连续7年专业课和综合测评排名均名列第一,荣获6次国家级奖学金,发表学术论文19篇,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省级科技成果1项。
传播公益,师生齐心
刚进大学,他就加入了华佗爱心社,当年十月中旬,第一次跟着学长学姐来到竹荫里社区做志愿服务。当时他还不会推拿手法,只是做一些简单的中医知识传播,看着学长学姐帮老人推拿,十分羡慕。回到学校后,尽管大三才开推拿课,他还是先找了书本学习起推拿技术,不懂的地方还去询问老师,在后来的志愿服务中,他已经熟练掌握了中医推拿的基本手法。
公益筑爱,润物无声。在校园里,他带领志愿者们积极开展清除教室“课桌文化”、“漫地风景”等活动,美化校园;5·12汶川地震,他第一时间与合肥市中心血站联系,组织学生献血献爱心,开展“情系灾区儿童”义卖、募捐活动,短短三个小时就募得近万元以及数千本书籍和生活必需品;开展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清理街头、社区生活垃圾。目前已打造出看望陪护公寓老人的“探访夕阳红”,送去知识欢乐的“节假日义务支教”,点亮白血患儿生活希望的“生命小战士”,呼吁关注尘肺病患者的“大爱清尘”,引导正确认识性知识的“防艾趣味讲堂”等一批特色品牌项目。
进入临床科室后,他用热情感动了每一位病人,病人们都非常喜欢小齐医生。13年来,每年暑期,他都会组织三下乡服务队,前往寿县安丰、安庆怀宁、毫州利辛等贫困地区开展中医养生知识传播送温暖活动。
此外,齐亚军一直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他和自己的志愿团队队友一直坚持为桐城、阜阳、合肥多个社区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的孩子们进行课程和心理辅导。“这群孩子和我当年一样,渴望得到帮助,去完成自己的学业,实现自己的理想。今天我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是希望他们可以更加自信、更加乐观、更加坚强地面对人生,待日后学有所成,他们也可以去帮助别人。”
砥砺前行,无私奉献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齐亚军先后荣获合肥市十佳青年公益人物、合肥市五星级志愿者、安徽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安徽省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2018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等多个荣誉称号。
13年的学习、工作生涯,齐亚军收获了丰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更让他感动的是通过近13年的努力,他们的志愿服务团队‘华佗爱心社’正在不断壮大,他们尽己之力能帮助到的人越来越多,志愿者精神正在像奥运火炬一样传递下去。
如今齐亚军已完成从一名志愿团队社员到团体指导老师身份的转变,但从事志愿公益的热情却从未褪色。“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把有志于公益活动的大学生组织起来,才能帮助到更多人。”目前他正在培育社团公益领袖,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还要具备管理能力,能更好地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更规范更专业更贴心的志愿服务。同时他也希望能和更多的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一起开展志愿活动,能够实现专业服务进社区,志愿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共同为群众服务,并加强组织协调,为更多有需要的人分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