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光是站在门外已经觉得寒风刺骨,更不用说站在空旷的田野上。可在襄安镇的田野上,却有这么一个人,坚守在田垄地头,春夏秋冬,风雨无阻,一晃便是30年。
30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用所学知识,帮农民吃饱饭、吃好饭、富起来;30年来,他保持着一个习惯,一年间除了出差、开会,至少有200多天在田间地头,为庄稼做诊断,为群众做指导;30年来,他虽然做的是力所能及的事,但群众却是看到了眼里,记在了心里。他就是无为市襄安镇农业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高级农艺师陈先国同志。
深入田间检查农作物生长情况
“有困难,找陈主任。”这是无为县襄安镇种粮户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们口中的陈主任就是襄安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先国。农业生产关键季节,陈先国不管上班期间,还是周末节假日,只要一个电话,都会第一时间赶来解决难题。
在襄安镇广袤的田野上,一年四季都能见到陈先国忙碌的身影——春耕推荐农作物优良品种,监督农资质量;夏季奔波于田间地头,观察庄稼长势,指导病虫防治;秋天做好测产记录,开好现场会;冬天为农民开展科技培训。
田间指导教学
种田大户沙开龙回乡承包了100多亩农田,缺少农技知识的他在陈先国的指导下,如今已成为一名科技示范户,不仅自己增产增收,还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2016年7月,无为县遭遇严重洪灾,沙开龙承包水稻绝收面积达200多亩。陈先国冒着高温天气,对补植的水稻进行一对一指导管理,并为其申请了贷款,解决了灾后重建资金问题,挽回损失20多万元。30年来,像沙开龙这样接受过陈先国帮助的种粮大户,在当地举不胜举。
针对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现状,陈先国摸索出一套农民易于接受的教学指导模式。给农民学员上课或指导,不单靠书本理论,首先询问了解大家的生产情况,总结生产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再上升到理论进行分析。每次上课,他只讲三分之二的时间,三分之一时间留给农民学员思考,有不懂难懂的地方,让农户提问,自己则一一作答。他还提前印发农技宣传资料,方便农民们及时掌握。
认真观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从事农技工作以来,陈先国的足迹遍布全镇11个村1个社区,接受咨询、田间指导上万次,培训各类种植专业户500余户。多年来,他积极为镇党委、政府献计献策,提出调整农业结构。如今,襄安镇的山岗地种上了数百亩的蓝莓、薄壳山核桃等经济作物,成了当地的“新名片”。2018年,襄安镇建设了7个特色种养业产业扶贫基地和1个林下经济扶贫示范点,带动166名贫困人员务工,人均增收3000元。
在陈先国的主持下,襄安镇近年来先后创建了水稻千亩高产示范片、部级水稻绿色增产模式万亩示范片、小麦千亩高产示范片、油菜机播示范片,实施了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示范,通过示范带动来提升全镇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017年,仅襄安镇3万亩水稻一项,共计增产2.2万吨,增收0.44亿元左右。
2019年2月,陈先国入选“中国好人榜”
扎根基层30载,披星戴月在农村。陈先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抒写出一首壮丽的农业发展诗篇。他用自己的青春汗水浇灌出美丽的农业之花,在赢得广大农民的衷心爱戴和尊敬的同时,更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凭借扎实的专业技术、勤奋的工作作风,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陈先国连续多年获得了县农委、镇党委、政府表彰,如县委“优秀共产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服务标兵、“芜湖市农民满意农技员”“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等诸多荣誉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亲切接见。2019年2月,陈先国入选“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