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G2A9367_副本.jpg
2020年11月24日   第105期
黄希松宣城市
扎根乡村三十余载 医者仁心情系民生
黄希松,男,56岁,中共党员,中医执业医师,宣城市泾县黄村镇卫生院副院长、泾县第十届政协委员。在三面环山的黄村镇,黄希松不畏艰苦,三十余年来谱写了一段充满医者仁心的不平凡故事。2019年荣获泾县第一届“乡村名中医”荣誉称号。2020年10月份入选“安徽好人”。

     

      三面环山的黄村镇,生活条件艰苦,黄希松三十余年来谱写了一段充满医者仁心的不平凡故事。在黄村镇卫生院,四处可见来自国内各地患者送来的感谢锦旗,书写了黄希松悬壶济世的医德和医术。他还是一名扶危济困的爱心人士,经常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去棉被、大米等生活必需品,还为他们免费义诊。对于贫困学生,他为困难学生送去了爱心助学红包,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作贡献。

      走在泥巴坑里的赤脚医生

      1987年,25岁的黄希松刚刚踏入社会不久,高中文凭的他偶然间得知泾县招聘乡村医务人员的消息。“了解到这个招聘的时候,我太开心了,”此时他正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扎根乡村的赤脚医生。

      黄希松顺利通过了这次考试,成为了一名没有编制的乡村医生,根据安排,黄希松被分配到全县条件最艰苦、最偏远的桃岭村。但黄希松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做好了挑战艰苦环境的心理准备。于是他背起沉甸甸的行囊,和刚新婚一年的妻子徐立荣商量之后,一起踏上这条艰辛又光荣的奉献之路。

      在崇山峻岭间的桃岭村,黄希松趟过一个个泥巴坑,走了整整十五年,身后是帮着他抓药、照顾病人的贤内助,二人相互扶持在这个村庄获得了村民们的敬重和称赞。在1998年的冬天,夜里下着漫天飞雪,黄希松在村卫生院整理着病患资料,突然接到村民的信息,需要紧急出诊,黄希松立刻备上出诊设备,带着妻子赶忙去住在半山腰处的这户居民家接诊,路上踩出一个个雪坑,赶到村民家的时候,手脚已经冻的僵硬,但病患情况突然恶化,黄希松经过短暂的诊断就确定是胃出血。立刻进行简单处理之后,黄希松和妻子找个架子抬着病人,一刻都不停歇往山下村卫生院赶,正因为黄希松的准确判断和迅速的行动,最终保住了患者的性命。

    黄希松夫妻二人

      这样的事情,数都数不清,也让村民看见了黄希松高尚的医德和优秀的医术,看到了黄希松守护一方人的热忱。黄希松在桃岭村的艰辛和付出,化成了他守望生命的仁心仁德。在平凡岗位上,他做到了不平凡的日复一日的坚守。

      勤学钻研终成杏林名医

      扎进桃岭村的十五年,也是黄希松废弃忘食苦学医术的日子,他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医学理论实践知识。每天接诊完所有的病人之后,又转身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在自学过程中,潜心钻研中医知识,学习中医四大经典名著,同时还完成了入编考试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医生。

      时间一晃眼到了2003年,在多次考核考聘中脱颖而出的黄希松受到了县卫生部门的重视,被调任到黄村镇卫生院工作.很快,凭着多年的理论实践积累和负责任的工作态度,黄希松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渐渐打开了局面。黄村镇卫生院的就诊率、治愈率逐年提高,尤其是中医特色逐渐显现,越来越多人的也知道黄村镇卫生院有位姓黄的中医水平不错。

    黄希松在为病人诊断

      2007年,全省首次中医执业资质考试拉开序幕。作为一名中医从业人员,黄希松无论从年龄还是学历上都已经不占优势。在参考前两个月的培训中,他了解到自己是那一批里年龄最大、学历最低的,甚至连主考教授都劝他放弃,因为两个月时间将中医理论知点掌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没有资质就等于没有行医资格,多年的功夫不就白费了吗?他没有放弃,更不能放弃。两个月以后,黄希松以全班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考试,如愿拿到了中医执业医师证书。

      多年的经验积累和理论学习,让黄希松逐渐形成了治疗慢性病和疑难病的中医调理思路,尤其是不孕不育症的中医临床治疗。2005年,泾县申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黄希松承担了乡镇中医特色科室建设迎检任务,凭借突出的工作业绩、规范化的建设水平和完善高效的中医科室运行制度,该卫生院在迎检时得到了考核组的一致好评,为泾县申创成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路披荆斩棘而来,艰难与坎坷成就了黄希松的学医之路,也促成了黄希松要坚定传承中医文化的决心,让这民族瑰宝得以继续流传。

      医者仁心济民生

      进入黄希松医生的办公室,是一片旺盛的人气。除了问诊台前的患者,候诊室也坐满了人。而院子里也早早停满了车辆,据了解这些车辆来自全国各地。

      黄希松为了提高问诊质量,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四点半就开始接诊患者,一直忙到早上八点半,才会休息一会。每一个病人,黄希松都会像对待亲人一样,全身心投入到患者救治中。而每一个患者在治愈之后,都为黄希松高尚的医德和医术献上一面感谢锦旗。看着卫生院里四处可见来自国内各地患者送来的感谢锦旗,黄希松的心更踏实了,从医济世是他一生的追求。

    早上六点候诊室仍在排队

      其中一幅锦旗是芜湖市镜湖区居民钟老送来的,69岁高龄的他因为膝关节受损,一年多来不能正常行走。听闻黄希松医生医术高超,钟老先生便找到了他。经过半年的调理,现在能正常的生活和劳动,彻底告别了病痛。截至目前,来自全国各地患者送来的锦旗超过200多面。

      在患者的感谢中,更多的还是对黄希松的崇敬,这一切都源于一个特别的规矩。在黄村镇卫生院如果患者持有贫困户卡前来就诊,除了医药费之外都免。这个规矩正是黄希松自己定下的,在他看来,救死扶伤的同时能帮助更多困难家庭解除病痛是一件对社会和个人都有意义的事情。而对于困难家庭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黄希松如一棵青松给人以希望。

    早上十点开始查房

      除此之外,他把眼光投向了社会上更多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孤寡老人。在黄村镇,有很多空巢老人,黄希松自发的组织卫生工作人员为这些老人免费义诊,同时还自费购买了棉被、大米等生活必需品帮助这些老人改善生活。他表示这种活动他会一直做下去,他要让更多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关爱。

      2017年黄希松当选泾县第十届政协委员后,他积极履职,关注社情民意,第一份提案就是关于敬老院管护人员队伍建设方面的。黄希松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全县13所乡镇敬老院供养近千名农村五保对象,88名管护人员中60岁以上的超过一半,小学文化程度以下就有40人,健康教育知识缺乏、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低是真实的现状。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加强对老年人管护人员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格外重要。黄希松建议县民政局牵头通过招聘等方式,进一步优化敬老院管护人员队伍,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让更多的管护人员熟练掌握健康教育知识。

      该提案交办后,引起了县政府和民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民政部门要求各乡镇敬老院在招聘管护人员时要对年龄和文化程度提出统一要求,并决定给人数较多的敬老院试点配备医务室,建立健康教育的第一道保障。

      对老人如此,黄希松对儿童也是关爱有加。2019年“六一”儿童节,黄希松只身前往泾县黄村镇中心小学,和孩子们一起过“六一”,为孩子们送去了牛奶、书包等物品,还赠送了12名困难学生每人200元的爱心助学红包,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作贡献。

    黄希松放松期间阅读中医书籍

      除此之外,黄希松还积极参加各类听证会,倾听社情民意,反映群众呼声。他说自己现在有两个本职,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政协委员,他会倾尽全力扮演好这两个角色,在为民服务路上走得更好更广阔。

      在今年新冠肺炎期间,黄希松带领中医科的医务人员制作中药预防香囊,买布、裁布、包中药、缝香囊……一针一线,4000多个香囊全都是手工制作,这些中药香囊都送给了奔波在防疫路上的执勤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者,以及家庭困难的老人和小孩,希望他们做好预防。

      快评:

      在这片大山之中,黄希松上下而求索,践行着一名乡村医生的责任和使命。悬壶济世,矢志公益,从杏林走出的生命守护者,活成了黄村镇的旗帜,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看到了一种无怨无悔深耕于乡土的济世情怀。(喻学超 赵博豪 张黄超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