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瞧瞧,这已经都挂上果了,等9月份成熟就可以采摘了。”走在村民程右明栽种的香榧林里,黟县洪兴乡红光村党支部书记金玉琴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金玉琴的笑容,源自于本是贫困户的程右明依靠一棵棵香榧树实现了脱贫摘帽,也源自于红光村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步伐迈得愈加稳健。
1993年,布依族姑娘金玉琴从贵州远嫁到红光村,当时的红光村地处偏僻且交通不便,是个实实在在的贫困村。为了改善村里贫困的面貌,1998年,她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成立了黄山市黟县金元木竹制品工艺厂,并带动村民致富。公司收购的木材每立方单价比市场价高出50元左右,仅此一项全村村民人均增收200元,这项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民们对这位年轻的姑娘刮目相看。
2012年,金玉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她牢记带民致富、为民谋发展的承诺,开始谋划利用产业发展让村民们的腰包变得更鼓一些。
“经过考察,我们决定在村里种植香榧。香榧经济价值高,但是首次挂果期需要3年,很多村民想到这就打起了退堂鼓。”为了给村民们树立信心,金玉琴首当其冲在自家种起了几十棵香榧树,并鼓励包括程右明在内的七八户贫困户进行尝试,并为他们提供各项帮助。在金玉琴的带动示范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从观望到愿意尝试了解,在看到香榧挂果成熟产生的经济效益后,大家也都行动了起来。
8年过去,如今的红光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起了香榧树。程右明家的香榧林也从一开始的十几棵扩张到1000余棵,去年干果产量一百余斤,每斤能卖上80余元,且供不应求,荒山结“金果”在金玉琴的坚持下,在红光村成了现实。
2020年,她以两个自然村作为试点,鼓励村民们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茶园套种香榧项目,3月初,记者在村中的横岭茶园内看到,一棵棵香榧树苗不日即将栽种。待果树成熟,参与入股的村民们便可参与分红,还可以通过采摘获得劳务收入。“我们要不断推进香榧产业的发展,让香榧树成为村民的‘摇钱树’。”金玉琴说。
“在茶园内套种香榧,能让茶园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协调,这也是下一步我们想利用茶园发展旅游经济的支撑之一。”金玉琴说,2021年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拉开,要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就要利用好村里的产业。为此,她个人出资十几万元修建了一条从省道公路直达茶园的观光石板路。“这条路修好后,村民上山采茶、下山卖茶都会更方便。下一步我们想在研学旅游上做文章,吸引更多人来到生态茶园,感受观茶、采茶、品茶的魅力,从而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先后当选十八大、十九大党代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金玉琴肩上的担子很重,但责任更重。“土在脚下,责任在肩,但我还要继续努力,让红光村真正实现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